今年以來,我市緊緊圍繞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工作,深入踐行“光盤行動”,倡導使用公筷公勺,適量點菜、剩菜打包等理念已深入人心。
近日,記者走訪市城區多家餐館,發現浪費糧食現象已明顯減少,公筷公勺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,“厲行節約 健康飲食”的文明新風在全市悄然興起。
消費理念轉變
浪費現象大幅減少
當天上午,記者來到市城區育才路一家餐飲店。店內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“節約光榮,浪費可恥”等標語隨處可見。在傳菜窗口旁的桌子上,數百個打包盒整齊疊放,格外顯眼。據服務員介紹,如今剩菜打包現象越來越普遍,打包盒的使用數量也大幅增加。
在市城區嘉禾東路一家名為鴨腦殼飛的餐飲店內,文明就餐宣傳標語遍布餐廳的每個角落。據該餐館一名服務員介紹,過去浪費較嚴重,特別是酒席,有些菜甚至還未動筷子就被倒進了泔水桶。如今,在各級部門和餐館的大力宣傳及引導下,很多顧客的消費理念都發生了改變,按需點餐、打包帶回、文明用餐等現象蔚然成風,浪費現象大幅減少。
市河東新區棲霞路牛媽媽火鍋萬達店還推出了1元至3元不等的“迷你”菜品。據該店負責人介紹,“迷你”菜品均為一人份量,既滿足了顧客品嘗多種菜品的需求,也避免了浪費。

餐館內的文明餐桌標語隨處可見
公筷公勺普及
不少顧客開始主動使用
“本店提供公筷公勺,請放心使用。”當天上午11時,在市城區介福東路明村酒家,一名服務員正在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。記者看到,在該店的每桌席位上,都放有黑色和白色的筷子各一雙,一旁則配有公勺。“黑色的筷子是顧客的私筷,白色的是公筷。”據該店負責人介紹,為引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,店內除了張貼相關宣傳標語外,服務員在上菜時也會提示顧客。
在市城區介福東路陶德砂鍋店內,記者看到,每張餐桌上都配有一定數量的公筷和公勺,期間服務員也會根據顧客就餐的數量及時提供公筷。“健康飲食人人有責,疫情當前,大家都應做好防護。”正在該店用餐的吳女士說,她非常贊同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,雖然剛開始使用公筷公勺時會有些不習慣,但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,這很有必要。
倡導餐桌文明
弘揚“舌尖上”的新風尚
“倡導綠色消費,這是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。”據市飯店餐飲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8月,該協會向全市各飯店餐飲企業發布了《關于禁止餐飲浪費、倡導綠色消費的倡議書》,要求各飯店餐飲企業要大力弘揚節約理念,推出綠色宴席,使用公筷公勺,并加強飯店餐飲企業的精細化管理。期間,協會也對多家餐飲店進行了實地走訪,確保各項制度落實到位。
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,今年,市商務局緊緊結合疫情防控工作,同步推進“光盤行動”和使用公筷公勺活動,并向社會發布了相關倡議書。在“光盤行動”中,市商務局倡導市民在餐廳就餐時適量點餐,在食堂就餐時按需取量,在廚房做餐時合理搭配,爭做餐桌文明新風的宣傳者、實踐者和推動者。在使用公筷公勺活動中,該局聯合多部門對公筷公勺的配置標準進行了明確,實地指導63家協會會員企業開展用餐環境提升工作。(來源:遂寧發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