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禮讓是城市形象的一個縮影,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的一個重要指標,它能使一個城市更有溫度,能讓所有人為之動容。近年來,我市不斷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,并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宣傳文明出行,不斷提升廣大市民的文明出行意識,積極推動文明禮讓新風尚。如今,走上城市的街頭,文明禮讓現象隨處可見,這也讓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,并形成了一道溫馨的文明風景線。

市城區遂州北路路口,機動車禮讓行人
斑馬線前停車禮讓道路中多了一份溫馨和感動
11月17日上午8時許,在市城區遂州路與明月路交界處附近一輔道斑馬線上,不少市民正有序過街。記者看到,不遠處緩緩駛來的機動車均自覺停在斑馬線外,期間并未有駕駛員見縫插針或按響喇叭催促行人的行為。
在市城區遂州路與蜀秀街交界處附近一斑馬線上,由于沒有設置信號燈,過往市民只得通過左右觀察有序過街。此時,正好有3名小學生過斑馬線。記者發現,迎面駛來的車輛均減速,并停在斑馬線外。過完街后,3名小學生均向禮讓斑馬線的駕駛員敬了少先隊員禮,這也讓道路中多了一份溫馨和感動。記者在該斑馬線前觀察了近10分鐘,發現只要有行人過斑馬線,絕大多數車輛都會停車禮讓。同樣,在市城區遂州路與德勝路交界處附近,因為附近道路施工,交通較堵,但面對斑馬線上過往的市民,很多車輛依然停下“腳步”主動讓行。
當日,記者還走訪了市城區濱江路、渠河路、天宮路、北興街等路段,發現大多數司機在路過斑馬線時都會主動禮讓行人,“車讓人”已逐漸成為一種出行習慣。
禮讓不只于斑馬線生活處處吹著文明之風
在遂寧,文明禮讓不僅限于斑馬線,在城市的很多角落都能發現謙讓的“身影”。上午10時許,在市城區嘉禾路公交車站,一輛4路車緩緩駛入站點。記者看到,乘客們有序上車,不少年輕人還主動退到隊列后面,讓老人和小孩先上車。“婆婆,你來坐我這。”透過車窗,一句暖心的言語滲入人心,只見一名年輕女子主動站起,將座位讓給了一名老人。

市城區德勝路公交站臺,年輕乘客主動讓年老乘客先上車
在市城區德勝路中心醫院,此時辦理窗口排起了長龍,兩位老人邁著蹣跚的步伐站在了隊列的最后一排。“大爺大媽,你站我前面吧。”此時,一名年輕女子主動“讓位”,見此情形,不少排隊的人也紛紛將各自位置留出。
在市城區中心商業區南路口,3名年輕人正在等車,就在一輛出租車在三人面前停下來時,一名抱著孩子的女子出現在了路口,3人二話沒說,主動將面前的出租車讓給了這位抱著孩子的女子先乘坐。
在市住房建設局辦公大樓的電梯外,不少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正在等候電梯,此時兩位年邁的老人緩緩而來。電梯門打開后,等候的人并沒有急著進入電梯,而是待兩位老人上了電梯后才有序進入。“大爺大媽,你們上幾樓,我幫你們按電梯。”在一句溫馨的詢問后,電梯門緩緩關閉。

市中心醫院志愿者護送老年患者
記/者/手/記
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采訪中,有市民說,不管是本地市民,還是外來游客,當有車輛為你而慢下來、有人能為你主動讓座……那一刻,心里肯定會感覺到溫暖。這種溫暖,慢慢地會堆積成為這座城市的溫度。它會讓更多的人記住這座城市,吸引更多的人來工作、生活和創業。
社會處處充滿正能量,百姓生活和諧美滿,要變成大家所期盼的那樣,禮讓或許是一劑“良藥”,而那一個個看似很小的舉動其實也能鑄就大文明。“從自身做起,從現在做起,從小事做起”并不是一句空話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總是會期待別人來熱情地對待自己,但我們更應該換位思考,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了文明禮讓。
中國有句古話叫“禮尚往來”,或許只有我們自己以身作則,用自己的文明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,才能讓文明的種子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扎根、發芽。(來源:遂寧日報)